国之所需,匠心所向,高标准守卫国家环保安全——记南京普瑞泰格安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岩
来源: 时间:2025-04-03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心怀这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他将一个个技术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痛点,将“不起眼”的阀门设备精雕细琢成了绿色领先技术……
张岩,南京普瑞泰格安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远赴德国学习先进技术到成为国内储罐安全环保技术领军者,二十年来,张岩的初心从未改变,使命从未忘记。
执着与热爱:心怀“国之大者”
张岩的创业故事,深深镌刻着“国家需要”的烙印。
上世纪90年代,张岩大学毕业,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那个时候能够拿到北京的户口,而且在央企研究单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岩原本可以顺应时代潮流,就这么踏实干下去。然而,一位长辈的谆谆教诲,为他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不一样的伏笔,也为中国环保事业的未来播撒了一颗珍贵的种子。
这位长辈,正是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两院院士闵恩泽,张岩的舅公。在跟随舅公在北京工作的日子里,张岩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奉献科学的崇高精神。闵恩泽那句掷地有声的教诲——“国家需要什么,你就学什么”,始终指引着张岩前进的方向。
闵恩泽早年留学美国,深知国家发展之所需。他指出,尽管中国在炼油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安全和环保等“小”的方面仍有不足。正是基于这份远见和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闵恩泽建议张岩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技术。在那个环保意识尚未普及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大胆且需要魄力的选择。
带着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对舅公教诲的深刻领悟,张岩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求学之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冷门”的环保专业。这不仅是对个人职业规划的重新定位,更是对“国家需要”的积极响应。在德国,他不仅系统深入地学习了环保专业知识,毕业后更进入一家全球领先的安全环保技术企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扩展了国际视野。
二十余年的光阴,见证了张岩从一名留学生到行业精英的蜕变,也见证了他对安全和环保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国家需要什么,你就干什么”的教诲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张岩敏锐地意识到,将自己在德国所学、所积累的先进环保技术带回祖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正是“国家需要”的最新体现。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德国的优越生活和职业前景,选择回国创业。这并非简单的“海归”,而是一次带着明确目标和使命的回归。他深知,照搬德国的技术并不一定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因此,他的企业并非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将德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与中国客户的具体需求相结合,进行“接地气”的科研研发,真正做到“按需定制”,以满足国家在环保领域的迫切需求。
实现领跑:匠心独创“深入民心”
从“风机一响,黄金万两”的粗放时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环保产业走过了从忽视到觉醒、从探索到标准化的转型之路。在这一绿色长征路上,张岩带领他的团队,以“国家需要就是方向,客户需求就是动力”的信念,用“近零泄漏”技术改写了行业规则,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生动注脚。
“储罐区的无组织排放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兼顾安全和环保。”张岩坦言。
在张岩看来,储罐呼吸阀和紧急泄放阀的“持续排放”和“持续泄漏”是制约石化行业环保升级的关键痛点:“传统阀门因频繁开启,密封差,每年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高达数吨。”
普瑞泰格针对行业痛点—持续排放和持续泄漏问题,开发出了新一代环保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
“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们经历了很多实验和挫折。”张岩解释道,传统呼吸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灵敏度差,频繁开启;二是密封有问题。普瑞泰格团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了灵敏度,确保呼吸阀在储罐操作压力未达到必须排放的条件下“纹丝不动”。
针对密封材质的问题,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性地采用不锈钢硬密封技术,以及O型圈自密封技术,实现了呼吸阀和紧急泄放阀的“近零泄漏”。
该技术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指标远超欧盟标准,很快得到市场认可。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国企,以及众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型新建项目都采用了普瑞泰格的环保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
“我们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已经深入民心”,张岩自豪地说,“多年的耕耘初见成效。”
解决痛点:攻克呼吸阀在线检验技术难题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期间充满着挑战和挫折。
“我现在回想起来,成功的喜悦远远不及我遇到困难时的泪水多,但是我从中受益。”张岩坦言。
他分享了在德国求学期间,导师坚持21年研究一个课题的故事。即使经历了15次失败,依然不放弃。“我至少知道了15个方向是不对的,那么有可能第十六个方向就对了。”导师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张岩,让他明白,“试错本身就是进步”。
呼吸阀,作为工业储罐的重要安全泄放装置,其质量和运行状态非常重要。在呼吸阀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制造商不管,用户不懂,监管机构不知道怎么管”的“三不管地带”。这种局面,导致大量呼吸阀在储罐顶部“带病坚持工作”,甚至“病入膏肓”,严重威胁着储罐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这真的是痛中之痛的痛点!”张岩语气沉重地说道。传统的呼吸阀采用离线检验方式,阀门需要从罐体上拆卸下来,送至车间进行检验,时间长、风险高、还影响正常生产,导致企业不愿检,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面对行业痛点,张岩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迎难而上,攻克呼吸阀在线检验技术难题。
国家的需要是创新的源泉,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尽管检验服务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他为了解决行业问题、满足客户需求,毅然投入其中。
“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一痛点,推出了呼吸阀的在线检验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乃至世界上的空白。” 张岩自豪地介绍道。呼吸阀在线检验技术,将传统离线检验几天的时间,压缩到短短十几分钟,“按照经验来讲,一个呼吸阀从罐上要吊装下来,检验之后再回到罐上去,少则一天,多则要两天。在这个过程中,储罐是无法正常生产的,生产上的浪费是巨大的” 呼吸阀在线检验技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对企业的生产也起到了增效的作用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高效的同时,还降低了离线检验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张岩强调。
重塑行业定义:做高标准环保安全的守卫者
“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心:第一是信心;第二是决心;第三是恒心。”创业路上,舅公的教导一直激励着张岩一路披荆斩棘。
普瑞泰格自成立十年以来,在行业迅速崭露头角,其产品与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众多企业信赖的选择。对此,张岩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看到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遍地开花,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可靠支持,这无疑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一种肯定,让我深感欣慰。”
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普瑞泰格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卓越贡献。“这些年,我们积极投身到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工作中。因为我深知,只有标准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安全性和环保标准才能得到切实提升,才能真正引领行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近10年来,我国储罐安全环保行业发展迅猛。如今,行业内诸多标准和规范甚至比国外更为严格,不仅新标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融入贴合客户使用和国家政策需求的新内容。
投身行业标准法规制定的同时,张岩带领团队不断研发新技术,正在为传统的机械阀门注入智能化基因。“传统意义上的阀门缺乏智能化手段。”张岩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传统阀门‘开口说话’,具备产生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些数据将成为优化工业流程、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依据,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还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支持。
“三心”理论不仅是张岩个人创业的指引,也成为普瑞泰格培养和激励企业团队创新精神与专业能力的准则。他鼓励员工大胆做事,不怕犯错,视错误为成长的契机,以此为年轻工程师树立信心。
去年,公司与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常压储罐安全附件培训,吸引了400多名学员参加,报名人数更是远超预期。“这充分说明了行业对储罐安全附件知识的迫切需求。”张岩说。
谈到未来,张岩表示公司将定期举办如“常压储罐安全附件检验人员能力提升活动”等全国性公益培训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储罐安全附件的知识。只有大家都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安全环保事业才能真正扎根。”
在普瑞泰格的工作区域,各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每一位员工都干劲十足。张岩经常和员工分享说:“咱们普瑞泰格做的事,是保安全、卫蓝天的伟大事业。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每天努力的意义。”员工们心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商业逻辑”到“家国叙事”、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张岩用二十年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内核:技术创新不止于商业成功,更要成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响应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守护者。正如他常说的:“在工业安全领域,每个微小的进步都可能挽救无数生命。这份事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坚守。”这也正是普瑞泰格一直所追求的让客户“安心无忧”。
当更多的企业家选择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的格局投身创新,中国制造的安全防线必将坚不可摧。